2022年以来,铜陵市聚焦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,持续做好公共资源交易流程“减法”,努力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“加法”,通过打造“指尖上的交易”等措施,有力释放优化营商环境“乘数”效应。
聚焦减环节。持续深化“互联网+招标采购”,推动电子签章、电子证照等电子材料在交易各环节的应用,实现投标“不跑腿”、开标“不见面”、评标“不同室”,每年可为投标企业节约费用近2亿元;开通电子交易“指尖办”,投标人只需使用智能手机,即可进行身份验证、电子签名盖章、远程解密标书、在线答复询标等操作,感受到招标、投标、开标、评标、定标、合同签订等移动化流程新体验,进一步实现了交易服务提速增效。
聚焦减成本。全面推行电子保函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,并将电子保函拓展到工程质量、履约和农民工工资等领域,共办理线上、线下保函业务14400余笔,释放企业流动资金48.83余亿元。在房建、市政施工项目中创新推出“信用保函”制度,对建筑施工企业信用分排名靠前的,以及信用分45分以上、近一年没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,允许以自身信用作为担保,免缴或少缴投标保证金、履约保证金,每年可为投标企业减少资金占用超百亿元。
聚焦减时限。对标“长三角”先进地区和前沿标准,持续完善“零跑腿”交易事项清单、各交易类型服务细则和办事指南。对招投标项目进场交易流程进行梳理,进一步优化办理程序,减少审核环节,压缩服务事项办理时限,项目登记、公告发布、保证金退还申请等业务即来即办,1个工作日内办结。今年以来,工程建设类项目场内平均流转周期约30天,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场内平均流转周期约25天,较去年分别缩短10天、15天。
|